市区人大代表视察长寿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情况

2019年11月14日
2019年11月14日上午,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区人大代表专题视察长寿经开区、长寿高新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情况。赵世庆、张明生、谭伟、潘晓林、霍家勤、郑勇、唐华、李吉华、卓大林、张昌红、冉洪参加视察。

打磨、装订、装配,自动化、机械化……代表们首先来到位于长寿高新区的重庆非可智能家居公司生产车间,感受有别于传统家居制造的信息化、精细化家居生产,体验技术升级给家居行业带来的变革。

随后,代表们来到位于长寿经开区的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研发生产达到世界一流水准,玻璃纤维产品畅销欧美、中东等国家。代表们对该公司技术创新成果赞叹不已。

视察结束后代表们前往经开区管委会开展座谈听取了长寿经开区、高新区长寿区工业企业转型发展工作情况的汇报。
长寿经开区现有科技型企业119家,有效期内的高技术产品188个,获得专利授权7722件,累计认定市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56家、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1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6家,4家企业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认证;拥有重庆市、长寿区高层次人才100余人,其中院士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6人,创建了2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18年全年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R&D),占GDP比重的2.45%,高于重庆市平均水平;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为1.2%。高于全国国家级经开区平均水平。
长寿高新区经历了街镇工业走廊、长寿工业园区、长寿高新区三个发展阶段,签约入驻企业266家,建成投产企业134家。先后荣获中国建材园区20强、中国家具(木业)产业基地、重庆市健康科技产业基地、重庆市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重庆市只能家具特色产业基地等称号。10年来,高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5.7倍,占全区比重从1.5%提升至1.9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2倍,占全区比重从1.2%提升至18.8%;规模以上企业增长8.6倍,占全区比重从6.1%提升至36.9%;利税总额增长50.6倍;微型企业由21家增加到1976家,增长93.1倍。

座谈会上,市区代表围绕转型升级,从理清发展思路、加强政策支持、帮助企业走出去、提升园区服务质量、激活国有平台公司市场竞争活力等方面,提出许多意见建议。

市人大代表、区委书记赵世庆指出,工业是长寿的立区之本、兴区之源、强区之路,是全区经济的根基。当前,长寿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取决于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实现转型升级要坚持两条腿走路,既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开新枝、发新芽、结新果,又大力引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兴产业插柳成荫。
赵世庆强调,要把推动转型升级作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持续推动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迫切要求,突出工业企业重要支撑点作用;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三地一中心”的重要内容,把习总书记对重庆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到长寿的大地上;作为开展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检验,找准问题,整改提升,有质有效促进我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市人大代表、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明生强调,各市区人大代表要借着此次视察,围绕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调研、思考,形成高质量的代表议案、建议,为接下来即将召开的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做好准备。
12067人访问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